热泵空调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研究、开发及应用热泵技术 ,天津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科研组就进行了空调热泵的研究 ,并做过车辆空调热泵的实验 。20世纪60年代开始 ,热泵在我国工业上得到了应用 ,1963年原华东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冷气机厂开始研制热泵式空调器;1965年上海冰箱厂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制热量为3720W的热泵型窗式空调器;1965年天津大学与天津冷气机厂研制成为国内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机;1966年又与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共同合作 ,对用于干线客车的空气一空气式热泵进行了实验;1966年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与哈尔滨空调机厂研制成功恒温恒湿热泵式空调器 。20世纪70时年代后期 ,由于能源危机所推动的世界性热泵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学术界 ,中国很多组织也经常召开有关热泵的学术会议 。普遍看法是 ,由于电价原因 ,我国热泵的发展应从工业上应用开始 ,然后才有可能应用于空调并逐步进入家庭 。20世纪80年代 ,广州能源研究所在东莞建造了一套用于加热室内游泳池的热泵 ,用25 。40m深井中的24qC的地下水作热源 ,制热系数达到5-6 。天津大学曾对京津唐地热热泵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建立了实验系统进行试验 。西安交通大学对非共沸混合物作为热泵工质进行了许多研究 ,哈尔滨建工学院对空气一空气热泵的制热季节性能及热泵除霜问题进行了研究 。1985年上海机械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协作 ,对用于干燥茶叶的热泵进行了试验与研究 。199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APP工程系对西安地区应用风冷热泵机组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西安地区比较适宜于发展热泵空调 ,并给出了风冷热泵机组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1998年中国东联右化集团扬子石油化工设计院对风冷热泵和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应片j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风冷热泵和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应用条件和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文献和一些工程实例认为 ,风冷热泵适合于中小型工程之用;水源热泵的效率更高 ,应用范围更广 ,适合于大、中型集中空调之用;如有余热、废热可用 ,均可达到节能等目的 ,两种热泵均应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推广应用 。1999年同济大学对风冷热泵空调器除霜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风冷热泵空调器各种除霜方法 ,并指出目前运用的除霜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可靠的节能的除霜控制方法 。200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进行了风冷热泵型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的研究 ,分析了风冷热泵型家用中央空调的特点、应用条件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绿色建筑与家用中央空调的关系;指出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节能、运用可靠、应用灵活方便等优点 ,适宜某些建筑 ,如多居室、别墅、办公室 ,娱乐场所使用 。2002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对地源热泵一供热空调特性及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 ,从节能分析出发 ,结合工程实例 ,对地源热泵系统即水源热泵系统和土壤源热泵系统与风冷热泵系统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 ,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参数比风冷热泵系统有较大提高;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比风冷热泵系统节省24% - 30%左右 。2003年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APP学院对经济器在风冷热泵机组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认为在节能降耗和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APP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压缩式热泵机组应该采用的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APP型压缩机形式是螺杆压缩机 ,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器是一个具有明显节能效果的设备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自20世纪80年代起 ,热泵在空调上的应用有了起步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1996年我国空调设备的总制冷能力约为2000万kW ,其中热泵型机组的制冷能力约占60% 。在全部热泵机组中 ,电驱动热泵容量约为130万kW ,占10% 。
(2)近几年来 ,我国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发展迅速 。据统计 ,1996年销售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约3000台 ,其中直燃机1115台 。
(3)在木材、食品、陶瓷、造纸、印刷、石油和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了蒸汽喷射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和电驱动热泵 。
风冷热泵和水源热泵在我国实际工程应用上有了很大发展 。风冷热泵适用于中、小型工程 ,水冷热泵是用于大中型集中空调之用 。哈尔滨建筑大学对闭式环路水源热泵空调系统(WLHP)的静态、动态特性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